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临近,中国花样游泳队的备战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公布了队伍的最新训练成果,全新编排的集体技术自选动作《丝路幻影》在国际裁判团内部测试中获得高度评价,被认为“兼具艺术性与技术难度,有望冲击奥运领奖台开云体育官网”。
中国花样游泳队主教练王芳透露,本次奥运周期的重点之一是“在保持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基础上,突破技术瓶颈”,新节目《丝路幻影》以敦煌壁画为灵感,将水下托举、同步旋转等动作与丝绸舞动的意象结合,音乐则采用交响乐与民族乐器的混编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玛丽亚·洛佩兹在观摩后表示:“中国队的编排始终充满惊喜,这次的水下队形变换速度达到世界顶级水准。”
技术层面,队伍在托举高度和同步性上取得突破,据队内体能教练介绍,运动员通过新型抗阻训练,核心力量平均提升12%,水下憋气时长突破4分钟,为高难度动作提供了保障。
备受关注的双人项目上,世锦赛冠军组合张晓雅/李婷婷(绰号“雪雁”)在短暂休整后重返国家队,两人曾因伤病错过2023年福冈世锦赛,但近期测试赛中以一套《青花瓷》主题动作拿下全场最高分,张晓雅表示:“新动作加入了更多腿部缠绕技术,裁判反馈我们的创新点很突出。”
国际分析认为,她们的主要对手仍是俄罗斯奥委会队的科列什尼琴科/罗马申娜,但后者因国际局势影响训练系统性,中国组合有望抓住机会。
巴黎奥运周期内,花样游泳项目规则经历重大调整:取消规定动作,技术自选占比提高至50%,且评分更强调“艺术原创性”,中国队在2022年世锦赛上曾因规则适应问题惜败,但总教练汪洁表示:“我们聘请了法国编舞师参与创作,现在对规则的理解已更深入。”
西班牙、日本等队进步显著,日本队凭借动漫主题动作在青年组赛事中屡获高分,西班牙则强化了托举的戏剧张力,王芳坦言:“对手的多元化风格促使我们不断迭代。”
为精准提升动作同步率,队伍引入了德国研发的水下运动捕捉系统,运动员佩戴传感器训练,电脑实时生成三维轨迹图,误差控制在0.1秒内,科研团队负责人李明指出:“这套系统能发现人眼难以捕捉的微小不同步,帮助队员在奥运前打磨到极致。”
心理辅导也成为备战重点,国家队特邀冬奥会心理专家张雨薇开设抗压课程,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奥运赛场环境,队员王心怡分享:“现在听到观众的欢呼声反而会更兴奋。”
随着奥运临近,国内花样游泳参与度显著上升,中国游泳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青少年注册人数同比增加40%,北京、上海等地俱乐部出现报名排队现象,14岁的业余选手林小艺说:“看了世锦赛直播后,我迷上了这项‘水上芭蕾’。”
体育评论员刘健认为,中国花样游泳的竞技成绩与大众普及正在形成良性循环:“如果巴黎取得突破,这项运动有望像乒乓球一样成为国民骄傲。”
中国队已确定7月赴法国进行适应性训练,届时将与意大利队进行联合演练,正如王芳所说:“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在塞纳河畔绽放最美的中国色彩。”